「 腦部有小出血喔」
每次講完都會擔心,爸媽內心是否又會上演小劇場,「怎麼會這樣?」「要開刀嗎?」「會不會影響到他的智力、發展呢? 」。在成人的情況下腦出血的確是很嚴重的事情,可是在新生兒卻不少見喔,怎麼會這樣呢? 今天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要請大家先想像一下,一個胚胎從綠豆般的大小,經過了9個月,發展成了3公斤左右的小西瓜,而且不是只有體積變大,還經歷了非常不可思議與複雜的器官行成過程,這個中間大部份的寶寶都能順利完成,但也會有因基因或子宮環境事件,或是發育過程中有某些階段特別脆弱,容易受到傷害。
我們最常見的腦出血為腦室內的出血。在腦室內有個地方叫生長胚質,這裡有許多未分化的腦細胞準備形成我們的成熟腦細胞,而供應此處的血流由三條血管 (前大腦動脈分支、中大腦動脈分支、內頸動脈分支)的末端共同供應而成,在發育早期這些血管末端所應形成的微血管網還不成熟,非常容易因為血壓的變動或其它生理上的變化而破裂產生出血。最早是在早產兒發現這的樣的出血,週數愈小愈常見,即使是現今醫療發達的情況,在1500g的早產兒,發生出血的機率仍高達25%。根據出血量的多寡可以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一至四度的出血,統計起來一至二度出血對未來小朋友的發展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到達三至四度,有造成腦室擴大或是出血破出腦室外造成週邊腦組織的傷害,那就很有可能造成智力、認知甚至是行動上的永久缺陷。
由左至右分別為1至4度的腦出血 |
所以只要腦出血是1至2度,小小的,我們就可以先安全觀察,只要沒有同時合併凝血功能異常、感染、腦缺氧缺血…等,更嚴重的問題,這個小血管會在血管成熟後自行吸收變成了小囊泡,然後再繼續吸收至完全不見。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規則注意血塊是否有在吸收沒有新的出血。在出生時第一次超音波就發展小囊泡的,通常代表血塊已經被吸收的差不多了,追蹤的目的是看看這個小囊泡是否會變大,如果不如我們預期的繼續吸收至不見,而是愈來愈大,那就要注意他應該不是血塊吸收後的囊泡,而是其它問題喔。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