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下積液是新生兒超音波最常見的表現,可以是說是完全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厚度不斷增加,就會有點問題。」

      在我們的頭骨下方與大腦的中間有個空間,中間充滿了腦脊水液 (就是之前提過的排水系統,可見新生兒腦部超音波-水腦一文),這個腦脊水液又被硬腦膜、蜘蛛網膜、軟腦膜,一層一層隔開,如下如所示。在腦室內生成的腦脊水液會循環至蜘蛛網膜下方被吸收,如果生成的腦脊水增加或是吸收變差就會在此處累積起來。在新生兒階段腦脊水的吸收能力還不成熟,水會在雙側前額的地方積起來,一般小於3mm的厚度,在成長過程中,吸收能力愈來愈成熟,會在兩歲前回到正常。

      在2歲前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水的厚度會不斷增加,這些水的中間有許多細小的靜脈血管,會被拉的比較直,容易因為輕微的頭部撞傷而造成出血,影響腦脊水的吸收,進而造成更多的硬腦膜下積液,有時意外被發現還會被誤認為是嬰兒虐待,這就是要注意的地方。

由左至右是水量的少至多: 正常(Grade 0)、輕度(Grade 1)、重度(Grade 2)
     這種硬腦膜/蜘蛛網膜下積最常的臨床表現就是頭圍增加,但小朋友本身活動力、食慾、精神都很正常,如果仔細去看,家族裡面也有人是大頭 (通常是爸爸),這種大概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需要處理,不會影響到未來的智力、語言、行為、與動作。但如果是有症狀的人,如精神差、頻繁吐、兩眼無神,就一定要積極地去做檢查與追蹤,有可能是出血、水量增加、影響到了腦內的壓力。
      最後,遇到這種良性的硬腦膜/蜘蛛網膜下積的小寶一定要全身仔細檢查,確認一下他不是有其它基因的問題造成部份腦萎縮而造成這樣的表現,如黏多糖寶寶或戊二酸血症第一型,都有被提到過需要和良性蜘蛛網膜下積液 (Benign enlargement of the subarachnoid space-BESS)做區分。

參考文獻

CT and MR in infants with peri-cerebral collections and macrocephaly: benign enlargement of the subarachnoid spaces versus subdural collections. AJNR, 1993

Subdural Hematomas in Infants with Benign Enlargement of the Subarachnoid Spaces Are Not Pathognomonic for Child Abuse, AJNR, 2006

Macrocephaly in infancy: benign enlargement of the subarachnoid spaces and subdural collections, J Neurosurg Pediatr, 2016

A theoretical model of benign external hydrocephalus that predicts a predisposition towards extra-axial hemorrhage after minor head trauma, Pediatr Neuros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