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是人類所能企及的最高情感,生命的奧秘就是痛苦...快樂是給美麗的身體,但痛苦是給美麗的靈魂。」 王爾德 《來自深淵的吶喊:王爾德獄中書》
我的孩子怎麼了
威廉·詹姆士·韋斯特 (William James West 1793~1848),十八世紀大英帝國裡一個小鎮-湯布里奇(Tunbridge) 的外科醫師與藥劑師,精通於卵巢手術。在47歲時開心迎來他的第三個小兒子詹姆士·埃德溫·韋斯特 (James Edwin West 1840~1860)。就像大部份新生兒一樣,埃德溫看起來可愛、健康、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隨著時光飛逝,時間來到了小埃四個月大左右。這時的小埃會突然停止動作,兩眼無神地看著天花板幾秒,又突然回到正常,頻率愈來愈常,隨之而來的是突然地點頭向前,雙肩內縮,接著又好像沒事一樣。這個症狀愈來愈頻繁,愈來愈猛烈,強力的呈度讓人很難想像是一個小嬰兒自主性地做出這樣的動作,在這過程中他會大哭,一臉驚嚇,到一兩個月後甚至整天都在點頭,接著大哭。這段時間他的反應變慢變差,雙眼無神、嗜睡,似乎失去了動力做一切行動,不論誰來看都知道這不大正常了。在台灣,這通常就是被當作中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趕緊去收驚。來自醫師父親的診治
來自父親求救信
來自世界的回應
可惜在小埃有生之年,並沒有這麼一位大師能給予他幫助。但他的點頭癲癇卻也在3歲後不藥而癒,隨後發展也慢慢進步,在4歲時能做到試著自己吃飯與簡單的表達。這時韋斯特家族健康與經濟上都出了些問題,詹姆士在54歲時去逝,當時小埃8歲,被送去了庇護所,隨後於輾轉於不同庇護所,並在20歲時染上肺結核而去逝,死後解剖發現他腦部並無任何結構上與組織上的異常 ,因此推測他的癲癇應是來自於基因。最後他與詹姆士一起葬在老家湯布里奇。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
這封求救信雖然沒辦法給予小埃立即的幫助,卻讓世界注意到了這個嚴重的疾病,在1849年紐納姆醫師 (Newnham W.) 對這疾病做了詳細的研究與描述、接著腦波變化、各式較現代的治療方法紛紛被提出來。在1960年在法國馬塞,由神經學大師享利·卡斯托耳(Henri Gastaut)主持的癲癇會議上,人們決定給這個病一個名稱,就表現上來講,叫嬰兒肌躍式癲癇合併高振幅混亂之棘慢混合波 (infantile myoclonic epilepsy with hypsarrhythmia (IMEH))或是另一個紀念性,有歷史意義的名字韋斯特症候群 (West syndrome), 這也就是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嬰兒點頭式痙攣。
延伸閱讀
想知道嬰兒點頭式痙攣長什麼樣、怎麼診斷、怎麼治療可以看這裡
想知道癲癇是什麼可以看這裡
小記
色蘭 (salaam) 癲癇這名稱因不符合科學與不尊重這膜拜動作原意,已不被使用
參考文獻
1.West WJ. On a peculiar form of infantile convulsions.
2.West & son: the origins of West syndrome
3.History of four cases of eclampsia nutans or the “salaam” convulsions of infancy with suggestions as to its origin and future treatment. Manchester
0 Comments
張貼留言